Alpha Camp 畢業,全學期心得回顧 (後端專修)

可以到這裡閱讀我寫的英文技術文章

Yu-Ming, CHANG (he/him)
7 min readAug 13, 2022

現在在電腦前的你,是不是也想轉職成軟體工程師呢?

在正文開始前,想與你分享我在 Alpha Camp 所有的心得文章,希望能幫助你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工商時段

我當初在猶豫要不要轉職、要不要加入 Alpha Camp 的時候,苦無適合的對象諮詢。雖然身邊有朋友有成功經驗,但當時的我還沒下定決心,只是想找個有第一手經驗,又不認識的人聊聊,免得這個可能只是稍縱即逝的念頭,在茶水間散播出去反而麻煩。

如果你想找個和生活圈比較遠的人聊聊轉職聊聊 Boot Camp (我的經驗是 Alpha Camp),我們可以來一場 30 分鐘的對談,或許能幫助你蒐集資訊,做出決定,不過會酌收新台幣 $500,確保我們的對談品質,直接到這裡預約即可。若有其他時段需求,請直接來信。

我在 Alpha Camp 整整學習了八個多月,橫跨三個學期,本篇文章會使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與你分享,我完整參與三個學期的心得。

當初為什麼想從供應鏈經理轉換跑道?

我從 2021 年 1 月開始一有空就拿這題來拷問自己,當時的我並不熟悉這種問題,所以一開始的答案只有聚焦在 Guts Feeling,好險我有習慣去記錄自己關於職涯的想法,所以每一次重溫這一題的時候,得以看著之前的答案,開始校正不夠精準的描述,然後加問:「這些原因已經包含全部的可能性了嗎?還有沒有其他原因?」經過了一年半,到 2022 年 8 月,我的答案是:

「唯有知識的成長能讓我感到滿足,而這份工作早已無法讓我累積知識,這讓我每天都非常沒有成就感,失去了正向來源,就沒有東西可以抵銷職場交手必定產生的負面,而這些負面開始蠶食鯨吞我工作外的生活,這是絕對不可以讓步的底線。

所以,我允許自己去放膽選擇一個可以讓我感受到更多成就感的環境,軟體工程目前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我真的可以享受其中,也唯有享受所作,才能夠持續。」

坊間有這麼多訓練營,為什麼最後會選擇 Alpha Camp?

除了訓練營,其實自學也是一條路,不過我大概比較保守,覺得會需要靠一些人脈幫我爭取轉職的入場門票,以及減少在自學中走歪路的機率,所以我決定要找一個有時間壓力的訓練營。

而在選擇訓練營的過程,訓練營能提供的資源訓練時間規畫是最重要的。

一、我希望選擇一個有校友網絡+合作企業的訓練營,一開始轉職最欠缺的就是入場機會,而擁有這些人脈資源也許有所幫助

二、再來是時間安排,我預計從 2022 年 1 月要開始全心投入,所以最後決定從 AppWorks SchoolAlpha Camp 兩者中挑選,兩個訓練營在 1 月都有訓練梯次,完全符合我的行程,不過 AppWorks School 需要先面試,我在當時該梯次截止前一小時投遞申請,很開心有被邀請到現場面試,在半年後聽到 AppWorks School 校長 Shirney 的公開分享,才知曉當初沒有上的原因,這個我就先保密。

雖然 AppWorks 沒上,但這也讓我毫無後顧之憂的選擇 Alpha Camp!

Alpha Camp 提供的資源包含了甚麼?

除了必定要有的課程資源外,還包含了一個基本的面試訓練資源,以及課外的社群資源,我是在社群資源中由 AC 主辦的幼幼班黑克松,踏出了我做 side project 的第一步,真的很有幫助。

在我預期之外的限量驚喜,則有兩個:第一個是 2022 年推的獎學金計畫;第二個是由業界導師來當 mentor 。

我非常幸運的兩個資源都有爭取到,目前由住在美國有職涯教練經驗的導師 George,來直球問我一些很重要但也很見血的問題,然後開始一起規劃下一步和執行。

目前成果

  1. AC 所有的課程+選修的多人協作專案都已達標過關
  2. 已有非常明確而且驗證過是可執行的 side project 主題,8 月份會完成並加入求職的專案集中
  3. 已有很明確的下半年求職計畫

最讓我感到快樂的

所有成功移除眼前障礙,讓我往目標又邁進一步的行動,都讓我覺得興奮無比,最近一個讓我最開心的突破,就是成功使用 AWS 的資源自動部署程式碼到 EC2,請注意,是我只要 push commit 到 GitHub 遠端程式庫,AWS 就會自動把我的 TypeScript 部署上雲,這部分實做出來真的很快樂,我還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分享如何三步驟把 TS 部署上 AWS ,希望能幫助到有緣人。

這其實呼應到第一題,我真的能從寫程式不斷突破的過程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而且這個領域深到,可以繼續不斷突破。

額外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一直想寫文章,但是始終沒有持續執行,是在加入 AC 航道後,從課外社群中的資源,開始讓我投入 medium 中,而且才剛開始一個月,就被 Dev Ginius 邀請去當他們刊物的作者,雖然是個小眾刊物,但是,這就是一種往下走的鼓勵。

從 2022 年 1 月到 8 月,寫了 23 篇技術類文章,累積了 1600+ views ,有 52% 的讀者會從頭到尾讀完我的文章,然後有 3 個網友選擇透過 email 直接訂閱我的最新文章,第一個 tipper 不曉得甚麼時候會出現呢!

聽說在轉職的路上會自我懷疑,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我們這一屆有同學自我懷疑的很嚴重,會壓力大到落淚的那種,如果在讀文章的你,未來也碰到類似的情況,不要自己撐,勇敢地去找 AC 的學習教練,他們會有一些方法幫助你處理這個情緒。

至於我的話,雖然偶爾也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但不會那麼嚴重,可能原因是:

  • 有做規劃,而且定期回訪修改,這讓我感到一切都在掌控中
  •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 我也相信自己的決定

當然除此之外,也會想要找外部資訊來認可自己,下面這一篇文章,給了我有很大幅度的正面增強,希望它也能幫上你:

10 Sure Signs You’re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s | by Devin Justesen | Ascent Publication (medium.com)

我目前還在轉職的路上打拼,所以還不能分享:「如果重來,還會不會做同樣的選擇」但我知道,現在不做,未來一定後悔,因此,毫無後顧之憂的走下去,隔幾個月後,會再回來更新近況。

2022–12–14 更新

從 2022-09 ~ 2022-11,我去面試了 7 家,最後拿到 3 個 offer,這邊說的面試,是指有進行現場或虛擬面試的公司,如果計算單純丟履歷的話,我大概丟了 80 封吧,所以整體 offer 比率也沒那麼高。

  • 2 個 offer 分別是後端工程師與全端工程師
  • 1 個 offer 是在 scrum team 中當 Product Owner (PO)

在這將近三個月的求職時間,我發現,現在市場對 Junior 的需求並不如預期中活絡,可能是因為剛好年尾,也可能是剛好美國科技寒冬的旋風開始慢慢吹向台灣,在過程中甚至有三年經驗的工程師對外商開的預期薪資比我還低,也是令人相當驚訝。

因為兩個工程師的 offer 都不太符合我的想像,不論是團隊、薪資或工作內容,所以我最後選擇可以 pivot 之前工作經驗去談薪水的 PO ,之後部落格在短期內會寫書評,下一本是看和 PO 相關的 User Stories Applied by Mike Cohn

Mike Cohn 是當初推廣 scrum 的祖師爺之一,而且他 2019 年發表言論認為 Product Owner 可能是不必要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團隊成員的 Product Ownership,也就是一種全人養成的概念。

在即將去做 PO 的前夕,才發現祖師爺近年對沒有 PO 的 Scrum Team 開始感興趣,這會不會是個太注重團隊延續性,而會實質上把任務全部推向身為 Individual Contributor 的工程師身上呢?

PO 這條路,好不好走,適不適合我,我們半年後來回顧。

--

--

Yu-Ming, CHANG (he/him)

I enjoy the positive mind flow when writing code to solve a problem. This is my journey to become a software developer, though now working as a product owner